故渡新韵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故渡新韵

文/李康政  图/刘划 熊群 等


C:\Users\ADMINI~1\AppData\Local\Temp\ksohtml\wps208B.tmp.png 

Δ西渡中洲公园

(一)文化西渡 

鲁迅先生曾说过“越是民族的,越是世界的”,西渡的文化还真有民族地域特色。西渡西渡,顾名思义,就是西行的渡口,古时衡州府的人要西行宝庆等地,西出城垣六十里,就要渡蒸水。随着衡州府、宝庆府交往的日渐频密,西渡交通的节点性就凸显出来。初时是借渔舟以渡,后来专司渡河的舟渡出现了,伴随着“渡河”的呼唤应答之声,沿河惯有的蛮荒、静谧被打破,生动着一段时光,也诞生出莫申甫等的诗意:半天梅雨增帆重,几处荷花乱酒香”“影摇桃叶来春水,风送杨花扑暮烟。”西渡古街就在渡口应答与渔歌唱和中壮大起来。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,舟渡慢慢演绎成木桥、石桥、钢混水泥桥,西渡更于20世纪50年代初演变成湘中名邑——衡阳县的县治了。

C:\Users\ADMINI~1\AppData\Local\Temp\ksohtml\wps208C.tmp.png 


衡阳县西汉建制,隋时置县,可谓历史悠久,西渡依渡口而诞生,借县治而茁壮,但究其源头就是一个 “水”字,草木逐水滨而繁茂,人类逐水草而繁衍,所以蒸水文化就成为衡阳县西渡文化的重头戏了。县治段的蒸水,澎湃着王船山哲学思想的波浪,流淌来常大淳的勇毅和夏明翰的信仰,也流淌来彭玉麟的刚直和琼瑶的柔情,还接纳了演水、武水的汇流,接纳了英陂的书画文化传承……这一切在西渡碰撞、融汇、新生,在石鼓咀滋润着衡阳地域文化坐标之一的石鼓书院,再汇入流淌着哲学的湘江,汤汤北去,西渡独特的民俗地域文化也就一同汇入湖湘文化、华夏文化而生生不息。

C:\Users\ADMINI~1\AppData\Local\Temp\ksohtml\wps209C.tmp.png 

Δ夜幕下的向阳大桥 

西渡段的蒸水在渔火和渔歌的作用下流淌了几千年,西渡的民俗地域文化也酝酿了数百年,它涵容万方,它包罗万象。时光的车轮载着西渡人跨进二十一世纪后,几个执着于地域文化的思想者以“为衡阳文化修谱,为文化传承留根”为己任,对以西渡为代表的衡阳县文化进行一次深度普查和系统梳理,取其精华,并于2017年提炼出“船山思想、明翰精神、玉麟风骨、大禹文化”这一地域文化标识,努力把中洲公园新建的“潭印阁”打造成清代湖南第一藏书家常大淳的“潭印阁”模样。他们还主持编辑并陆续发行《文化蒸阳》第一、第二辑共15册近280万字,从此西渡文化伴随着《文化蒸阳》不翼而飞,将在更大的范围内激起涟漪,引发瞩目。

(二)从容西渡

西渡是一座小城,集山、水、洲、桥、湖于方寸天地间,秀颀而从容。

C:\Users\ADMINI~1\AppData\Local\Temp\ksohtml\wps209D.tmp.png C:\Users\ADMINI~1\AppData\Local\Temp\ksohtml\wps209E.tmp.png

Δ西渡滨江长廊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两、三百年前,百里蒸水一路接纳涓涓细流,在台九、陡岭两村交界处,从北面进入西渡,由于下游排水不畅,每到端午前后,上游的邵东、金兰一带下大雨,周边虎山、龟山、猫公山、鳄鱼山等一圈小山之内,几成水乡泽国,汪洋恣肆,也称西湖。雨住水退,周边勤劳的住户就在河床旁边筑坝,截水成拓,种上莲藕荷花,年景好的时候,接天莲叶,花红叶绿,也颇有景致。但往往是歉收失收, “河神吃人”的事也时有发生。变身县治近七十年来,西渡人战天斗地,疏浚水道,筑堤筑坝,河水也颇懂人心,一路东逝。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,蒸水一流出台源,因为开阔而从容起来,变身曼妙的舞者,频繁地扭动身姿,在“九渡十八陂”之一的西渡潇洒一转身,流向东南,将醉美的身段铺陈,一路徜徉,在蒸、武之汇处绕岛漫流,滋润出西渡明珠——中洲公园,并邀两岸的山、楼、栏、亭、塔和无边翠色在怀里嬉戏,留下波波涟漪和哗哗笑声,共同绘就当代版西渡“清明上河图”,展示着小家碧玉般的小富即安与从容。

C:\Users\ADMINI~1\AppData\Local\Temp\ksohtml\wps20B0.tmp.jpg

Δ西渡中洲公园上连接两个岛屿的玉带桥


而在她北面约两千米处,自西向东分布着清水垅、英睦塘、两里塘三个原生态水体,两两相隔千米左右,亦山亦水,以三水相连的“生态廊道”面貌吸引眼球,把蓝天白云拽进去,把西渡高新区的工业绿肺、科技之心、活力生活三大片装进去,自信地掀动着“城市穿堂风”,挟裹着负离子一路向西,联手南面并行的蒸水驱赶“衡邵干旱走廊”上的旱魔,让秀颀的西渡更秀颀,让西渡的人民更舒适。

如今二十多万西渡人就生活在这样温润的怀抱里,小富即安。他们有的在机关上班,有的到商店服务,有的进西渡高新区的车间里劳作。年底,当外出务工、急于归家的游子们提前一个月就不得不设计回家的种种方案时,他们仍旧沿袭过往的节奏,不慌不忙的,按时起床、坐车、早餐,再一身轻松走上各自的岗位,到除夕前才带上新发的薪酬、奖金以及满心的欢喜回到近旁的家里,置办年饭,共叙天伦。清晨傍晚,通往学校的路上,青春涌动,欢笑载途;而广场上、公园里,跳舞的、击剑的、练太极的,一群又一群,手脚舒展出从容,脸上洋溢出满足,嘴上不时谈论过往,将自己在五、六十年代到“五小企业”上班和计划经济时期的制造企业的成绩娓娓道来,如数家珍;河堤上、公路两侧的行道上,散步的人流车水马龙,摩肩接踵,他们用健康的脚步丈量人生,为健康中国战略汇聚一个个个体的力量。

 

C:\Users\ADMINI~1\AppData\Local\Temp\ksohtml\wps20B2.tmp.png 

Δ连通中洲公园的船山桥 

(三)水乡西渡

C:\Users\ADMINI~1\AppData\Local\Temp\ksohtml\wps20C3.tmp.png 

Δ2002年11月10日,首届中国(衡阳)船山文化节在由蒸水滩涂改建的船山广场上隆重举行 

西渡是一座有倒影的城市。西渡的天很碧,西渡的山很翠,西渡的水很柔,它们常常到蒸水河里来聚会。

C:\Users\ADMINI~1\AppData\Local\Temp\ksohtml\wps20C4.tmp.png 

从S315咸水湾大桥到英陂老石桥,不到十公里长的县城蒸水段,七桥两坝犹如张开的双臂,将蒸水两岸或者蒸水上的岛屿牵起来,或长虹卧波,或联拱牵月,或独拱高耸,装扮着山环水绕的西渡,还不时炫耀着,将各自的倒影连同桥上的人儿、车儿映入清澈的蒸水。

沿河两岸,过去是由一个个莲花拓演变而来的池塘,一部分又逐渐演变成畦畦稻田、菜地,而现在,是分级的沿河风光带。沿河两岸的人民以前架舟楫打鱼、摘莲子,后来保安、英南一带的大都养菜鱼养鱼苗,再后来种水稻,由单季稻到双季稻,由普通稻到杂交稻,不断发展着农耕文明,西渡还一度雅称“衡州第一镇”。随着城镇化加速,西渡城市建成区面积由3平方公里逐渐拓展到今天的近30平方公里,沿河两岸呈现生态友好型城市面貌,白杨、香樟、桂花、玉兰、银杏甚至柜柳一排排、一丛丛的。它们看到河里水草曼妙、游鱼历历、柳荫争渡,也都齐刷刷地伸出身姿,在水面上照镜子,臭美着。而岸上的街道、高楼,也不失时机赶过来凑热闹,与绿树绿廊比高矮,比长短,将参差不一的天际线在水里重复着,再来一遍。

C:\Users\ADMINI~1\AppData\Local\Temp\ksohtml\wps20C5.tmp.png C:\Users\ADMINI~1\AppData\Local\Temp\ksohtml\wps20D5.tmp.png

入夜了,小城西渡并没有马上安静下来,路灯以及路灯杆上的灯笼、商家的霓虹灯、高大建筑群上的造型灯次第亮起,与家家户户的照明灯争相辉映,上千年的点点渔火暗下去,天空中的星星暗下去,甚至呈“禾眯圆”的月亮也暗下去。这还不够,还在蒸水里、绿廊相连的湖水里再倒映出十万灯火,直到把西渡打造成一方不夜天……

C:\Users\ADMINI~1\AppData\Local\Temp\ksohtml\wps20D7.tmp.png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【2021年12月4日】

补注:莫重坤(1825~1902),一号申甫,清湖南衡阳县人,甲午举人,学者,诗人,教育家。长时间主讲石鼓书院,光绪二十六年始任石鼓书院山长。从事教育工作廿余年,是石鼓书院历史上较有成就的文化名人。著有《梅坞山房诗集》四卷,其诗“风韵骚雅,不让元(稹)白(居易)独步”。
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鹧鸪天· 游子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