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渡新韵
故渡新韵 文/李康政 图/刘划 熊群 等 Δ西渡中洲公园 (一)文化西渡 鲁迅先生曾说过“越是民族的,越是世界的”,西渡的文化还真有民族地域特色。西渡西渡,顾名思义,就是西行的渡口,古时衡州府的人要西行宝庆等地,西出城垣六十里,就要渡蒸水。随着衡州府、宝庆府交往的日渐频密,西渡交通的节点性就凸显出来。初时是借渔舟以渡,后来专司渡河的舟渡出现了,伴随着“渡河”的呼唤应答之声,沿河惯有的蛮荒、静谧被打破,生动着一段时光,也诞生出莫申甫等的诗意: “ 半天梅雨增帆重,几处荷花乱酒香”“影摇桃叶来春水,风送杨花扑暮烟。” 西渡古街就在渡口应答与渔歌唱和中壮大起来。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,舟渡慢慢演绎成木桥、石桥、钢混水泥桥,西渡更于20世纪50年代初演变成湘中名邑——衡阳县的县治了。 衡阳县西汉建制,隋时置县,可谓历史悠久,西渡依渡口而诞生,借县治而茁壮,但究其源头就是一个 “水”字,草木逐水滨而繁茂,人类逐水草而繁衍,所以蒸水文化就成为衡阳县西渡文化的重头戏了。县治段的蒸水,澎湃着王船山哲学思想的波浪,流淌来常大淳的勇毅和夏明翰的信仰,也流淌来彭玉麟的刚直和琼瑶的柔情,还接纳了演水、武水的汇流,接纳了英陂的书画文化传承……这一切在西渡碰撞、融汇、新生,在石鼓咀滋润着衡阳地域文化坐标之一的石鼓书院,再汇入流淌着哲学的湘江,汤汤北去,西渡独特的民俗地域文化也就一同汇入湖湘文化、华夏文化而生生不息。 Δ夜幕下的向阳大桥 西渡段的蒸水在渔火和渔歌的作用下流淌了几千年,西渡的民俗地域文化也酝酿了数百年,它涵容万方,它包罗万象。时光的车轮载着西渡人跨进二十一世纪后,几个执着于地域文化的思想者以“为衡阳文化修谱,为文化传承留根”为己任,对以西渡为代表的衡阳县文化进行一次深度普查和系统梳理,取其精华,并于20...